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武侠修真 >澜顷 > 第31章 迎风端(三)

第31章 迎风端(三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『想了很久,犹豫了很久,那道解不开的难题,是你,迟迟让我放心不下。——圭弈』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叶澜随同季处长看了看给她安排的办公室以及职工宿舍,日常用品和办公器具,都很齐备无甚所缺。

当然她也并不太在意吃穿用度,随意便可,于是向季率告谢,说暂时没有需要,让他去忙自己的事,季率也随即嘱咐了几句,这才离去。

叶澜见他离开后,也转头进职工宿舍,准备收拾之前女科员送来的行李。

行李不是很多,就是她随身带的一个皮箱,这个职工宿舍还是不错的,都有单独的卫浴,一个大单间摆了一副宽约一米5的木床,桌椅也在床不远处,它们一同挨着窗户,帘子略微拉着阻隔了阳光透入。

叶澜她先走上前去拉开帘子,将窗户打开来,发现这后面就是剿总的外围,围墙不足此处百米,而后外面不知通向哪个民巷。

透来的阳光将这间常年不见光亮的阴暗角落霎时间温暖,把这朽气潮冷的味道蒸腾,微微的暖风徐徐移了进来,将叶澜鬓角的几捋发丝吹动。

“这似乎缺了点生命的气息”,叶澜忽然想起来什么,喃喃说到。

这个想法一闪而过,却后来嘲笑了一下自己,怎么也学的这么‘文艺’,许是向着阳光万物生长,而这里应该也要有吧!

还是想到了某个人……,灿阳如斯。

匀了一口气,打消所有念头,打开行李箱,取出了衣服,她的衣服除了军服就是衬衣,剩余的就是几本书和笔记,以及一支钢笔。

其他的都是些日常用品,没有什么特别的,很简洁单一,像她这个人一样枯燥而古板。

从早上到了剿总司令部,到如今已经快接近晌午,收拾完了所有东西,叶澜也打算先不去职工食堂,而是出去看看,熟悉一下徐城街巷环境。

徐城作为南都的北部门户,往南就是扬城,扬城是南都的门户,也就是说徐城正好处于南方政权的家门口;而离以洛城为首的中原地区也不远,说是中原地区的东大门也不为过;往北正好处于山东丘陵的西南位置,大运河沿岸,而且从地形上来讲,从徐城沿着大运河往北打,那是一马平川,毫无阻拦的。

因从港口直接坐车到了剿总,叶澜想着还未曾清楚看看徐城,便先来到了徐城古牌楼,这里上书“五省通衢”四个大字,很是古朴雄壮的雕阁细画。

牌楼之下,有着许多人力车夫,车夫们穿着单挂衣,在炎炎夏日中拉到生意的大汗淋漓,还未有客人的便整齐的在一旁阴凉处休息,手上无一不是拿着个草帽挥洒,他们所有的汗水都在此时被风止住,风干。

这周围因此也有很多的茶馆饭店,不光为了过客旅人,还为了一些歇脚的汉子们喝口凉茶吃点热饭。

大同街,即徐城东门大街。名字是为体现孙先生“世界大同”的思想,

其他还有很多地方。给叶澜最大印象的倒是耶稣圣心堂,这个听本地人说是 1910 年法国传教士艾赉沃出资、德国传教士吴若瑟设计并主持修建的。

教堂平面呈十字形,东西宽 25 米,南北长 52 米,屋脊高 14.5 米,高耸入云的三角架更是难以计算。

教堂以青砖青石构筑,室顶券成穹窿顶,而屋面为抬梁式重檐结构。教堂的主要部分为前廊、礼拜堂、钟楼、音乐楼、更衣室等,最南端是由 3 个圆形拱门构成的前廓,前廊后部两侧是高大的钟楼,为三层楼结构,顶部履青瓦,线条流畅,样式别致。

这里倒是名气很大。叶澜刚刚遇见很多人,都这样讲,原因在于这所教会和一所中学建在一起,在抗日战争时期,因多个外教在其处教学,所以日军未曾敢动手,于是学子们、当地人,都很尊敬教会。

也是,战火年代,洋人能存着善意护卫和教授学子们,不管他们是否真心实意,这便已经是值得记挂和感激的。

叶澜所以也对这里印象格外深刻,只是大致转了一圈便也接近黄昏。

随意找了一家小馆便准备吃饭,这是个路边摊子,叶澜见人挺多,也就想试试,是家面馆,这面条是细面,煮了出来加上摊主熬的汤汁,几根青青的菜叶,作料和一个摊鸡蛋,模样喜人,气味香浓而不腻。

这其中,很多人看叶澜好几眼,多数怕不是见她穿着军装,还是个女子,所以留意更多。

都说徐城很大,可红杉心下暗惊,却偏偏见到了叶澜,这家面馆是她经常晚间来的地方,刚开始见一个军装女人来了,她都一瞬间怀疑自己暴露这是来逮捕自己的,可随后观察了一下,见只有她一个人,而且是剿总的,便想起来那个情报上照片里的,不正是国党派去剿总的那个特派员吗。

思及此处,红杉也不再贸然引起那人注意,静静低头吃面,这中间人间喧扰,而她与叶澜则是静若寒潭。

匆匆吃完,红杉则放下钱,对摊主到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