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女生耽美 >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> 第一百零四章 开心

第一百零四章 开心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“大概多少人?” 面对靳芳芳的疑惑,徐容并没能立刻回答她,因为心中也没有确切的答桉。 07年刚红那会儿,他完全是迷湖的,在那之前,除了晚上做梦,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那么快跻身“一线”,哪怕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,他也是想着用五的时间老老实实的演配角,一边磨练自己的业务水平,一边赚钱。 如今看来,那会儿实在是太过想当然了,小演员根据人脉、知名度的差异,境地也往往不同。 第一种虽然演的总是配角,但邀约比较多,一年365天能366天呆在剧组,累是累了点,但是收入却堪比大多数金领。 第二种是邀约不算多,但也说不上少,从年头到年尾多多少少的能接上几部戏,过着不愁吃不愁穿但也说不上富裕的日子。 第三种就是真正的小演员,小的隔好几年才能接到一部戏。 业内大多数“大器晚成”的演员,往往是出自第二种,因为他们有时间为角色做准备,也有时间复盘,更有机会将自己的思考、感悟付诸于实践。 最重要的是,他们的收入还能保证他们的生活。 只是以他当时拮据的情况,如果没有老刘的力捧,难保不会借着《亮剑》的热度,一头扎进抗战片的大潮当中,做一个如于振一般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。 但命运总是难以琢磨,他莫名其妙的红了,又因紧随其后和常继红翻脸,一夜爆红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,而是让他迅速冷静下来,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红,怎么才能一直红下去? 就像他曾在飞天奖上的感言,他认为自己能红的最关键的因素并非自律,也并非自身的业务水平,而是恰巧赶上了一个好时代,赶上了一个中国影视行业,尤其是电视剧行业开始集体比烂的时代。 在他红前后,一共评选出了四届四大小生,分别是陆易、黄三石、李亚朋、胡乒、任全、陈昆、黄小明、佟大伟、印晓天、聂元共、杜谆、霍言、张俊宁、崔琳共十四人,这十四人基本垄断了2000年至2008年间的绝大部分最顶级的资源。 请分别说出每个人的代表作。 这就是后来分析自己红的成因时,将十四人的名字写出来之后遭遇的懵逼状态,因为他发现超过一半的人根本没有代表作,而几个有代表作的代表作,其代表作也是在热度过去之后销声匿迹。 他们保持热度的方式并非作品,而是多栖发展,是各种各样的花边新闻。 他和其他的四大小生不同的一点就是他随便说一个自己拍的戏,哪怕六七年之前的《亮剑》、《闯关东》,全国也至少有两家电视台在播放,比如南方电视台和某电视台。 可以说,他是电视剧行业平均水准全面下降的最大受益者。 自拍完《大明王朝1566》之后,他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,有朝一日能不能跟陈保国搭搭手。 所以无论媒体、同行无论把他跟同代人的谁比较,他从来都不生气,他从来没有将他们当作过对手,但也恰恰是这种追赶的心态,让他将同龄人远远地甩到了身后。 在过去,偶尔的他也会感到庆幸,若是内地影视圈清一水的陈保国、李雪建之流的同行,他这辈子大概率只能演配角,因为制作方的选择面太大了。 但如今,当他彻底站在了这个行业的顶端,并且地位坚如磐石之后,他开始厌倦甚至厌恶内地影视圈尤其是电视剧行业的乱象。 最初,他想通过自身形成示范效应,进而影响整个行业,但事实证明他又想错了。 因为中戏系主任、人艺长子的身份,资本绝对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对他发起围剿,但25岁视帝大满贯的荣誉却又逼迫资本反过来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。 承认他80一代第一人的超然地位,并且把他高高捧起。 这点从去年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给《雪豹》、《永不磨灭的番号》让档期可见一斑。 但事实并未达到他预期的效果,领先别人一步遭人妒忌,当领先别人一大截,不仅没人嫉妒,还没人效彷了,因为已经不具备借鉴的可行性。 因此他才萌生了培养一批体制内的业务精湛的演员,去挤压所谓的偶像艺人、流量艺人的生存空间。 在他的眼里,十年前的偶像,和十年后的流量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,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。 对于要培养多少人,他其实没有太过明确的概念,但是人艺、中戏、国话再加上北电,凑个三五十人总是没问题的。 而这种想法,是结婚前一天晚上,也就被王镭等人架着出去玩的那天萌发的。 以韩赓、杨蜜为代表的流量艺人已经成为当今影视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,甚至已经演变成一种新的模式,再加之其粉丝主要是年轻群体,也就是喜欢在网络上发言的主力军,久而久之,很容易给大众一种他们很红的错觉。 尽管他们在电影市场已经证明自己和二三线演员号召力基本相当。 他思考了一会儿,才稍微抬起了点视线,和靳芳芳对视着,道:“十个左右吧。” 靳芳芳几乎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:“不现实,我们只是一家工作室,又不是专业的影视制作公司,况且即使是影视制作公司,也根本养不起那么多艺人。” 徐行不解地问道:“养不起?” 靳芳芳解释道:“他的意思这十个人都培养成一线演员,但是名气越大,投产比越高,他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也高,一个正常的一线演员,每年至少要两部戏,十个是多少?” “二十部,而且还都得是质量上乘的剧本,也就是说全中国最好的剧本全都得给这十个人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