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明末大寨主 > 第六百四十八章 平台奏对

第六百四十八章 平台奏对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,做了太子朱常洛的淑女。

淑女在太子的成群侍妾中地位很低,所以她没有引起太子的注意。在宫中郁郁地过了两三年,忽然有一天被太子看上了,叫太监用牙牌把她召到兴龙宫住了一晚,后来生下一个儿子,就是现在的自己。

从那次接近太子之后,她几乎被太子忘记了。

生下儿子,她的不幸的地位仍然没有多大改变,只好在冷宫中长斋念佛,消磨岁月。等到崇祯五岁时候,大概她不小心对太子流露出不满情绪,惹动太子大怒,命她自尽。

当时太子朱常洛很不得父亲万历皇帝的宠爱,常常有被废掉的危险,所以他严禁东宫的人们将这件事传扬出去。其实,就是在东宫也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刘淑女是怎样死的。

女真人入寇中原,伪乾声势浩大,攻城略地,再加上起义军不断的发起战争,挑衅中央的权威,这使得崇祯的精神不断的增加悲观和痛苦。

而这种没法对朝臣们倾吐的心情和一种孤独之感,一齐转化为对母亲的思念,或者换句话说,通过对母亲的思念排遣他的不能告人的悲观和孤独的心情。

今年,伪乾攻破凤阳,虽然保护了皇陵,但是大量的宗室被俘虏,被关进小黑屋,崇祯便在宫中大哭了几次。

内心的痛苦更深,就叫一位擅长画像的翰林院待诏每日到他外祖母家去沐手焚香,为他的亡母画像。

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,多次易稿,才描绘成功。

在描绘太后遗容的过程中很少有确实依据。因为她自从选入宫中以后就没有再同娘家人见过面,如今隔了二十多年,连崇祯的外祖母也记不清她的模样。

宫中有一个傅懿妃,和崇祯的母亲同为太子朱常洛的淑女。

她说她住的宫同崇祯母亲住的宫相邻,相见的次数较多,还仿佛记得一些。

她在几千个宫女中指点这个人的鼻子有点像,那个人的眼睛有点像,又另外一个人的下巴有点像……司礼监把被挑出来的众多宫女陆续送到流国府,再由外祖母参加意见,指示画师,揣摹着画,画画改改。

奉迎太后遗容入宫要举行重大典礼,所以一直等到清兵退走以后,才由礼部拟具仪注,由钦天监择定吉日,用皇太后的銮驾和仪仗把黄绫装婊的画像从正阳门送进宫来。

礼部尚书率领文武百官都在大明门外跪接。崇祯率领太子和两个较大的皇子在午门外跪接。

皇后周氏率领公主和妃嫔们在皇极门外跪接。由于崇祯的母亲在生前并未封后,所以不能把她的画像送进奉先殿正殿,而只能悬在配殿。

行过祭礼,崇祯把一些曾在父亲宫中生活过的老宫女叫来看,问她们像不像太后真容。她们当着他的面异口同声地回奏说十分相像,但在背后,有的说有点儿像,有的说完全不像。

后来崇祯因想着他母亲在死前两年中长斋念佛,又命画师另画一幅遗容,具天人之姿,戴毗卢帽,穿红锦袈裟,坐莲花宝座。通过别人的画笔,将他的母亲更加美化和神圣化了。

彼时的文武大臣,对于崇祯的性格,其实已经逐渐算是熟悉了下来,比如其刚愎自用、猜忌等等。

不管朝臣对他的性格中几种表现都有意见,甚至在他死后作为他导致亡国的重要因素,但是共同肯定的一点是认为他秉性刚毅,所以南明朝廷曾给他上一个谥叫做毅宗。

所谓的刚毅,其实就是指,崇祯打死也不服输小强一般的精神。

宁死不屈,死不后退,就算是国家灭亡,他也不肯后退一步。

老子宁可在煤山上吊,也不丢掉祖宗传下来的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的传统。

但是朝臣们,很少知道,其实在女贞、伪乾、西北战事的打击下,其实崇祯已经开始在精神上悲观和软弱了。

说到底,崇祯也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啊!

诸位看官,你们二十余岁的时候,在做什么呢?

别看这位年轻的崇祯皇爷经常跑到奉先偏殿对着母亲的画像哭鼻子,对于偌大帝国的衰落,甚至于走向灭亡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可一旦到了上朝的时候,他就会迅速的转变为一个十分专断、威严、不可触犯的君主,使得朝堂上不知道多少文武大臣,两股打颤。

八月下旬的一天,他先从奉先偏殿哭了一顿鼻子,仿佛与母亲大人说了许多话,整个人心情略觉得安宁,便赶忙跑回去阅览文书。

先看了杨鹤的请辞奏疏,又看了洪承畴和曹文昭请求奏对的奏疏,他随机传旨,明天上午在平台召见他们。

刚才在奉先偏殿中他显得十分软弱,现在忽然满脸都是杀气。

现在国家的事情,已经到了难以稳住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